一、搬运合理化规则
指搬运系统分析、设计、控制与管理中所应遵循的原则,是评价一个搬运系统方案或过程优劣的基准,建立在使搬运系统低成本、高效率、高效益运作的基础上。
1、最小距离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力求使商品流动距离最短,以减少搬运量。
2、量大优先。尽量使彼此间货物流量大的设施布局近一些,反之则可以布置得稍远些。
3、避免迂回和倒流。这两种现象会严重影响搬运系统的效率和效益,必须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。
4、标准化。使用标准托盘,提高搬运效率和机械化水平。
5、简化作业。搬运尽量简化,环节尽量减少。
6、利用重力。利用高度差使用重力方式,采用滑道等方法进行搬运是最经济的手段,且方便有效、节约能源。但是,一定要注意控制,防止造成产品磕碰和人员伤害。
7、提高活性系数。这个指标反映商品搬运难易程度,在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提高。当然,首先要考虑成本。活性系数指从物的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状态的难易程度。如果很容易转变为下一步的装卸搬运而不需过多准备工作,则活性就高;反之则活性低。例如:零散放在地面活性指数是0;放入箱内指数是1;装码到托盘指数是2;装载到台车上指数是3;码放到传送带上指数是4。
8、提高搬运机械化水平。根据吞吐量、搬运距离和资金条件,合理配备搬运设备。
9、人体工程。搬运时应一步到位,避免二次搬运、装卸。同时,搬运设备、装卸设备等的安全设计和布置应满足人体工程学要求,在各个操作环节上使操作者最省力、最安全。
10、信息化。不断完善WMS系统,减少手写、手工录入等机械劳动,提高仓库管理的自动化水平。
11、系统化。设计搬运系统时不但要重视单一环节的合理化,也要考虑整个系统的合理化。依照效益背反原则,不能只顾某一个方面。
二、搬运合理化途径
1、科学选址,确定适用的仓库。比如仓库内立柱不能太多、仓库前面有大的货场、尽量不选高层建筑等。
2、合理配置各种设施,减少迂回、交叉及无效的往复搬运,且注意系统配套性。
3、机械化或自动化水平,要根据投资规模确定。
4、集装单元化和机械配置需要密切相关,同时对于集装单元,要使用合适的运输设备(比如,不能用面包车装运整托盘商品)。
5、整体搬运系统要具有柔性,各项设施在产品的品种、批量发生变化后,能在最小投入下适用新的要求。
6、现有仓库改造不能搞“大跃进式”的提高,应该通过小步骤、持续不断地改造和革新方式,取得连续的效益积累。
7、合理设置配送中心,减少运输距离(核心是运费谁付,要根据费用情况综合考虑)。
8、减少运输次数(并车配送),提高满载率。